“林寺已鳴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寺已鳴鐘”全詩
空畦鳴野水,壞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饑久未食,林寺已鳴鐘。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白羊道中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羊道中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徒旅已屢憩,過山知幾峰。
漫長的旅途中,我已多次停歇,經過山峰也不知其數。
空畦鳴野水,壞道拱寒松。
空曠的田地傳來野水的聲音,破損的道路旁有寒松拱衛。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喝上一杯烈酒能溫暖身體,褐色的皮袍初次抵御寒冬。
朝饑久未食,林寺已鳴鐘。
早晨饑餓已久未能進食,林中的寺廟已經敲響了鐘聲。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旅途中的景象。詩人經過山峰,感嘆自己已經多次停歇,卻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山峰。在路途中,他聽到了空曠的田地傳來野水的聲音,看到了破損的道路旁有寒松拱衛。為了御寒,他喝上一杯烈酒,穿上褐色的皮袍。然而,他早晨饑餓已久,還未能進食,而林中的寺廟已經敲響了鐘聲。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艱辛。詩中的山峰、野水、寒松等景物,以及詩人的饑餓和寒冷,都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詩人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旅途的疲憊和對生活的困苦的感受。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旅途中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寺已鳴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yá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白羊道中二首
tú lǚ yǐ lǚ qì, guò shān zhī jǐ fēng.
徒旅已屢憩,過山知幾峰。
kōng qí míng yě shuǐ, huài dào gǒng hán sōng.
空畦鳴野水,壞道拱寒松。
lù jiǔ zì néng nuǎn, hè qiú chū yù dōng.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cháo jī jiǔ wèi shí, lín sì yǐ míng zhōng.
朝饑久未食,林寺已鳴鐘。
“林寺已鳴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