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簾對蒼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簾對蒼蒼”全詩
況復陰晦多,景短重云長。
梳頭坐清曉,朝飯熟黃粱。
官閑無事業,終日偃空堂。
經時不跨馬,門徑秋蕪荒。
惟有霜后山,當簾對蒼蒼。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慘慘歲云暮,
寒日無停光。
況復陰晦多,
景短重云長。
梳頭坐清曉,
朝飯熟黃粱。
官閑無事業,
終日偃空堂。
經時不跨馬,
門徑秋蕪荒。
惟有霜后山,
當簾對蒼蒼。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月下旬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感慨。詩中以寒冷的天氣和陰沉的天空為背景,突出了秋天的凄涼和短暫。作者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映射自己的心境,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清靜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九月下旬的凄涼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的"慘慘歲云暮"和"寒日無停光"揭示了秋天的凄涼和時光的流逝。"況復陰晦多,景短重云長"表達了作者對秋天景色短暫而多變的感嘆。
接下來,詩人以自己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描寫了清晨梳頭、早飯熟黃粱的平凡場景,以此突出了自己官閑無事、整日空虛的生活狀態。"官閑無事業,終日偃空堂"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經時不跨馬,門徑秋蕪荒。惟有霜后山,當簾對蒼蒼"以自然景物作為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清靜生活的向往。"經時不跨馬"意味著作者不再忙碌于官場之事,"門徑秋蕪荒"則描繪了宅院門前秋草凋零的景象。而"惟有霜后山,當簾對蒼蒼"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官場生活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對清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山水的熱愛。
“當簾對蒼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uè xià xún yǒu zuò èr shǒu
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cǎn cǎn suì yún mù, hán rì wú tíng guāng.
慘慘歲云暮,寒日無停光。
kuàng fù yīn huì duō, jǐng duǎn zhòng yún zhǎng.
況復陰晦多,景短重云長。
shū tóu zuò qīng xiǎo, cháo fàn shú huáng liáng.
梳頭坐清曉,朝飯熟黃粱。
guān xián wú shì yè, zhōng rì yǎn kōng táng.
官閑無事業,終日偃空堂。
jīng shí bù kuà mǎ, mén jìng qiū wú huāng.
經時不跨馬,門徑秋蕪荒。
wéi yǒu shuāng hòu shān, dāng lián duì cāng cāng.
惟有霜后山,當簾對蒼蒼。
“當簾對蒼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