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日已穿東嶺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日已穿東嶺出”全詩
曉日已穿東嶺出,輕寒猶欲戰駝毛。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謁蔣帝祠過鐘山下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蔣帝祠過鐘山下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第一首:
野塘春水綠迢迢,
上有東風弄柳條。
曉日已穿東嶺出,
輕寒猶欲戰駝毛。
第二首:
鐘山下,蔣帝祠,
石階千級綠苔滋。
百年英魂今尚在,
國士無雙永流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經過鐘山下蔣帝祠時的景象和感受。第一首詩以野塘春水為背景,描繪了春天野塘水面碧綠的景色,東風吹拂著婆娑的柳條。詩人感嘆著清晨的陽光已經穿過東嶺,輕微的寒意仍然存在,仿佛要與駝毛爭斗。
第二首詩以鐘山下的蔣帝祠為背景,描繪了石階上綠苔茂盛的景象。詩人稱頌了百年來英勇的英靈仍然存在,國士無雙的精神永遠流傳。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贊美和敬仰之情。第一首詩以春天的野塘為背景,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生機。第二首詩則以蔣帝祠為背景,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敬意和對國家榮耀的追求。
整首詩詞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和英雄精神的追求。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對比也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層次感。這首詩詞既展示了作者的才華,又表達了對自然和歷史的熱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曉日已穿東嶺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iǎng dì cí guò zhōng shān xià èr shǒu
謁蔣帝祠過鐘山下二首
yě táng chūn shuǐ lǜ tiáo tiáo, shàng yǒu dōng fēng nòng liǔ tiáo.
野塘春水綠迢迢,上有東風弄柳條。
xiǎo rì yǐ chuān dōng lǐng chū, qīng hán yóu yù zhàn tuó máo.
曉日已穿東嶺出,輕寒猶欲戰駝毛。
“曉日已穿東嶺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