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談笑起相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僧談笑起相迎”全詩
何事春來頻見夢,老僧談笑起相迎。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夢靈壽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靈壽寺》是宋代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居有似鴻遵渚,
鴻渚相看豈有情。
何事春來頻見夢,
老僧談笑起相迎。
詩意:
這首詩以客居之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在寺廟中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夢境的意象,探討了人生的虛幻和無常,以及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對立與融合。
賞析:
首句“客居有似鴻遵渚”,描繪了作者客居他鄉,如同孤鴻停留在渚邊,寂寞而無依。鴻渚是一座孤島,象征著離散和孤獨。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在陌生環境中的孤獨之感。
第二句“鴻渚相看豈有情”,提出了一個反問,表達了作者對于在陌生環境中與他人相互關注和理解的懷疑。作者認為,即使在相對接近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也難以建立真正的情感聯系和理解。
第三句“何事春來頻見夢”,通過“春”與“夢”的對應,表達了生活的變幻無常和人們常常陷入夢境中的虛幻感。春天是一個象征新生和希望的季節,而夢境則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幻想。作者在此處表達了對于現實和夢幻之間界限模糊的思考。
最后一句“老僧談笑起相迎”,通過老僧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和寧靜的向往。老僧輕松地與人交談,象征著對于人生的洞察和超脫。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自己內心的對話,他通過與內心的對話來面對外界的陌生和困惑。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夢境和人物形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在客居他鄉時的孤獨感和對于人生的思考。詩中虛實相間,意境深遠,通過對于現實和夢幻的對比,表達了對于人生真實與幻象的思考和追求。
“老僧談笑起相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líng shòu sì
夢靈壽寺
kè jū yǒu shì hóng zūn zhǔ, hóng zhǔ xiāng kàn qǐ yǒu qíng.
客居有似鴻遵渚,鴻渚相看豈有情。
hé shì chūn lái pín jiàn mèng, lǎo sēng tán xiào qǐ xiāng yíng.
何事春來頻見夢,老僧談笑起相迎。
“老僧談笑起相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