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雖異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物雖異性”全詩
萬物雖異性,愛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誰不憐,爾胡棄子當道邊。
諒非人情不如鳥,使之至此必有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和應之檐雀》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應之檐雀》是一首宋代的詩詞,由張耒創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群兒探雀雛,
雀母悲且鳴。
萬物雖異性,
愛子均一情。
母心于子誰不憐,
爾胡棄子當道邊。
諒非人情不如鳥,
使之至此必有原。
詩意:
這首詩以雀兒和雀母為主題,表達了母愛的偉大和普遍性。詩中描繪了一群雀兒在探索雀雛時,雀母因為擔心和悲傷而鳴叫。詩人通過這個場景,表達了不同種類的萬物雖然性格各異,但對于愛子的情感卻是相同的。無論是人類還是鳥類,母親的心中都憐愛自己的子女。然而,詩人也反思了一種不人道的行為,即將子雀拋棄在道路旁邊。他認為這種行為違背了人性,甚至不如鳥類對待自己的子嗣那般仁愛。詩人認為,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一定是有其根源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樸素的語言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普遍性。通過雀兒和雀母的形象,詩人將母親對子女的關愛與保護本能生動地描繪出來。雖然詩中提到了雀母被拋棄子雀的情節,但這只是為了凸顯人性和鳥類之間的對比,進一步突出母愛的寶貴和珍貴。詩人通過這個場景,呼吁人們應當珍惜和尊重母愛,并反思那些背離人道的行為。整首詩樸實而深刻,通過簡短的文字傳達了深遠的思考和啟示,引發讀者對人性和母愛的思考與共鳴。
“萬物雖異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īng zhī yán què
和應之檐雀
qún ér tàn què chú, què mǔ bēi qiě míng.
群兒探雀雛,雀母悲且鳴。
wàn wù suī yì xìng, ài zǐ jūn yī qíng.
萬物雖異性,愛子均一情。
mǔ xīn yú zi shuí bù lián, ěr hú qì zǐ dāng dào biān.
母心于子誰不憐,爾胡棄子當道邊。
liàng fēi rén qíng bù rú niǎo, shǐ zhī zhì cǐ bì yǒu yuán.
諒非人情不如鳥,使之至此必有原。
“萬物雖異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