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書名相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書名相傳”全詩
不為公存亡,幽蘭春自綠。
欲書名相傳,安得南山竹。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是宋代文人黃庭堅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盛時眾吹噓,
謫去眾毀辱。
不為公存亡,
幽蘭春自綠。
欲書名相傳,
安得南山竹。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黃庭堅在盛時被人吹捧的時候,遭受了許多謾罵和毀辱,但他并不為了迎合眾人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他相信不論是受到贊揚還是遭受詆毀,自己的存在與否并不取決于公眾的評判。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名聲能夠流傳下去,并以南山的竹子作為象征,展示了他對于自己作品傳世的希望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黃庭堅堅守自己的原則和獨立思考的精神。詩中用"盛時眾吹噓"和"謫去眾毀辱"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在興盛時期的受追捧和受到攻擊的經歷。然而,作者并不為眾人的稱贊或詆毀所動搖,堅信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不取決于他人的評價。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作品流傳的愿望,以南山竹的形象來象征自己的作品,展示了他對于文學傳世的渴望和自信。
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言語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黃庭堅堅守獨立思考和原則的精神風貌。他不為他人的贊揚或詆毀所左右,以自己的作品和才華為自豪,并希望自己的名聲能夠經久流傳。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情感和追求,也展示了他對于文學創作的態度和自信。
“欲書名相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ng yín shí sì shǒu xiào wéi sū zhōu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
shèng shí zhòng chuī xū, zhé qù zhòng huǐ rǔ.
盛時眾吹噓,謫去眾毀辱。
bù wéi gōng cún wáng, yōu lán chūn zì lǜ.
不為公存亡,幽蘭春自綠。
yù shū míng xiāng chuán, ān dé nán shān zhú.
欲書名相傳,安得南山竹。
“欲書名相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