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起公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起公死”全詩
郡國富士馬,于今開塞垣。
誰能起公死,為國守北門。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公調鼎實,指顧九廟尊。
郡國富士馬,于今開塞垣。
誰能起公死,為國守北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歷史上偉大人物韋應物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融入了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關切之情。詩人黃庭堅通過描繪韋應物的事跡,表達了對他的崇敬和景仰,并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守護國家的北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韋應物的贊美和自己的自省,展現了作者對偉大人物的敬意和對國家的責任感。以下是對每一句的具體解析:
1. "昔公調鼎實,指顧九廟尊。"
這兩句描繪了韋應物的偉大事跡。"昔公"指的是古代的韋應物,他曾經在政治上有過重要的貢獻。"調鼎實"意指他在朝廷中擔任要職,具有實權。"指顧九廟尊"表示他受到尊崇,有權力指導國家重要事務。
2. "郡國富士馬,于今開塞垣。"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當前局勢的憂慮。"郡國富士馬"指的是現在的國家,意味著國家富庶,馬匹強壯。"于今開塞垣"意指當前國家邊境的開放,顯示出國家的強盛和繁榮。
3. "誰能起公死,為國守北門。"
這兩句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愿望和責任感。"誰能起公死"表示希望有人能夠像韋應物一樣,為國家舍生忘死。"為國守北門"意味著守護國家的邊疆,保衛國家的安全。
整首詩詞通過對韋應物的崇敬和對國家未來的關切,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自己的期許。它體現了黃庭堅對偉大人物和國家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己責任和擔當的思考。這首詩詞充滿了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是黃庭堅為人民和國家奉獻的豪情壯志的抒發。
“誰能起公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ǐng yín shí sì shǒu xiào wéi sū zhōu
丙寅十四首效韋蘇州
xī gōng diào dǐng shí, zhǐ gù jiǔ miào zūn.
昔公調鼎實,指顧九廟尊。
jùn guó fù shì mǎ, yú jīn kāi sāi yuán.
郡國富士馬,于今開塞垣。
shuí néng qǐ gōng sǐ, wèi guó shǒu běi mén.
誰能起公死,為國守北門。
“誰能起公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