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嚼橫陳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嚼橫陳蠟”全詩
亦嚼橫陳蠟,不愛孔方兄。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贈嗣直弟頌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嗣直弟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涪陵的薩埵子,說來卻是旁門左道。
他也嚼著陳舊的蠟,不喜歡孔子的門徒。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寫給他的弟弟嗣直的贈詩。詩中,黃庭堅以涪陵的薩埵子為比喻,表達了嗣直與常人不同的特質和行為。嗣直追求獨特的人生道路,不拘泥于傳統的學問和規范,嗣直對陳舊的知識和觀念不感興趣,而更傾向于探索新的思想和領域。
賞析:
這首詩以貶義的方式描寫了嗣直,將他與孔子作為正統學問的代表進行對比。黃庭堅認為嗣直背離了傳統的學術觀念,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并用“旁門左道”和“陳舊的蠟”來形容他的行為和選擇。詩中的語氣帶有諷刺和調侃,暗示了黃庭堅對嗣直的不贊同和不理解。
然而,詩中也可以看到黃庭堅對嗣直勇于追求獨立思考和個性發展的肯定。通過嗣直的行為,黃庭堅表達了對傳統觀念的批判,并提倡人們要敢于突破舊有框架,勇于探索自己的道路。
這首詩詞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文學風格,善于運用對比和諷刺手法。它不僅是對嗣直的描述,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傳統觀念和價值觀的思考和反思。
“亦嚼橫陳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ì zhí dì sòng shí shǒu
贈嗣直弟頌十首
fú líng sà duǒ zi, qiě dào yě páng xíng.
涪陵薩埵子,且道也旁行。
yì jué héng chén là, bù ài kǒng fāng xiōng.
亦嚼橫陳蠟,不愛孔方兄。
“亦嚼橫陳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