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官寺民居皆濁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寺民居皆濁河”出自宋代黃庭堅的《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guān sì mín jū jiē zhuó hé,詩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官寺民居皆濁河”全詩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漢時水占十萬頃,官寺民居皆濁河
    豈必九渠亡故道,直緣穿鑿用功多。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頭像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時水占十萬頃,
    官寺民居皆濁河。
    豈必九渠亡故道,
    直緣穿鑿用功多。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河流泛濫給當時的社會帶來的困境。詩中提到,漢代時期,河水占據了十萬頃土地,官府、寺廟和百姓的住宅都被濁河所淹沒。詩人黃庭堅從這一現象出發,表達了對當時治水工程的懷疑和對過度開發河道的批評。

    賞析:
    1. 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當時河流泛濫的景象,通過數字和事實,展示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十萬頃的土地被水淹沒,官府、寺廟和民居無一例外地淪為濁河的一部分,給人以沉重的視覺沖擊。

    2. 詩中提到九渠亡故道,直緣穿鑿用功多。這里表達了詩人對治水工程的質疑。九渠指的是九條主要河道,亡故道指的是河道改道或消失。詩人認為這些改道的原因并非必要,而是由于人們過度地開鑿河道,導致了河道變遷,這種行為過于冒進。

    3. 詩人在最后一句表達了對治水工程的功利主義態度的批評。穿鑿用功,意味著過分努力和強迫性的工程開鑿,而不顧及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詩人認為,河流的自然變遷并不需要過度的人為干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質樸的描寫,傳達了對當時治水工程的質疑和對自然環境的關注。詩人黃庭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呈現了一個社會問題,并提出了對過度開發和干預自然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啟示作用。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官寺民居皆濁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è gōng dìng hé shuò màn chéng bā shǒu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hàn shí shuǐ zhàn shí wàn qǐng, guān sì mín jū jiē zhuó hé.
    漢時水占十萬頃,官寺民居皆濁河。
    qǐ bì jiǔ qú wáng gù dào, zhí yuán chuān záo yòng gōng duō.
    豈必九渠亡故道,直緣穿鑿用功多。

    “官寺民居皆濁河”平仄韻腳

    拼音:guān sì mín jū jiē zhuó hé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官寺民居皆濁河”的相關詩句

    “官寺民居皆濁河”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官寺民居皆濁河”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官寺民居皆濁河”出自黃庭堅的 《和謝公定河朔漫成八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