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中原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足中原地”全詩
不足中原地,猶思一戰收。
望朝方北顧,斜日倚東樓。
廟算知無敵,寒儒浪自愁。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四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四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皇勤遠略,晚節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猶思一戰收。
望朝方北顧,斜日倚東樓。
廟算知無敵,寒儒浪自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漢皇劉邦的贊美和對自己晚年的思考。漢皇勤勉地在遠方謀略,他的晚節仍然能夠留名千秋。然而,作者感到自己對中原地區的貢獻還不足夠,仍然思考如何在一戰中取得勝利。他站在東樓上,遠望朝陽的方向,斜陽倚在東樓之上。他認為,即使是廟堂之中的權謀也無法預知勝負,而身為寒儒的他卻常常自愁不已。
賞析:
這首詩詞以詠史抒懷的方式,展示了黃庭堅對漢皇劉邦的景仰,同時也表達了自身的思考和憂慮。詩中的"漢皇勤遠略"贊美了劉邦在治理國家時所展現的勤勉和遠見,而"晚節相千秋"則指出他的晚年事跡將被后世所銘記。作者雖然對自己在中原地區的貢獻不滿意,但仍然懷有一戰收復失地的渴望。他站在東樓上,遠眺朝陽之地,感受斜陽的傾斜,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詩的最后兩句"廟算知無敵,寒儒浪自愁"則反映了作者對權謀的懷疑,認為即使是在廟堂之中,也無法預知勝負。作為一個寒儒,他常常自愁不已,感嘆自己的無奈和憂慮。
整首詩詞通過對漢皇和自身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自身的思考,同時也抒發了他的憂慮和無奈之情。黃庭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出對功績與命運的思考,以及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不足中原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ōng dìng shì bì dēng běi dōu dōng lóu sì shǒu
次韻公定世弼登北都東樓四首
hàn huáng qín yuǎn lüè, wǎn jié xiāng qiān qiū.
漢皇勤遠略,晚節相千秋。
bù zú zhōng yuán dì, yóu sī yī zhàn shōu.
不足中原地,猶思一戰收。
wàng cháo fāng běi gù, xié rì yǐ dōng lóu.
望朝方北顧,斜日倚東樓。
miào suàn zhī wú dí, hán rú làng zì chóu.
廟算知無敵,寒儒浪自愁。
“不足中原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