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一九節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生涯一九節筇”全詩
不堪上補黼黻,但可歸教兒童。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七首七言絕句。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生涯一九節筇,
老境五十六翁。
不堪上補黼黻,
但可歸教兒童。
中文譯文:
我的一生就像一根九節的竹竿,
老年時已經五十六歲了。
我無法勝任高官顯貴的角色,
但可以回歸教育兒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意味深長,描述了作者黃庭堅在晚年的心境和人生態度。
第一句表達了作者一生的時光如同一根九節的竹竿,九節竹是一種常見的竹子,每個竹節代表著人生的不同階段。生涯一九節筇,意味著作者的一生已經經歷了九個階段,如同九節竹一樣。
第二句描述了作者已經到了五十六歲的老年,老境五十六翁。這里的"翁"是對自己的自稱,表示自己已經進入老年階段。
第三句表達了作者對于高官顯貴的角色的無力和不堪。上補黼黻是指穿上華麗的衣裳,擔任高官的職務。黼黻是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象征著權勢和尊貴。作者認為自己已經年老體衰,無法勝任這些高位權力的職務,因此感到力不從心。
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認為自己雖然無法擔任高官顯貴的角色,但卻可以回歸教育兒童。這里的"歸教兒童"指的是回歸教育事業,將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傳授給下一代,培養有用之才。作者并不以功成名就為人生的唯一追求,而是將教育和人才培養看作是一種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生命階段和心境,表達了對權勢和地位的淡漠態度,并強調了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性。黃庭堅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價值觀。
“生涯一九節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í qī sān liù yán qī shǒu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shēng yá yī jiǔ jié qióng, lǎo jìng wǔ shí liù wēng.
生涯一九節筇,老境五十六翁。
bù kān shàng bǔ fǔ fú, dàn kě guī jiào ér tóng.
不堪上補黼黻,但可歸教兒童。
“生涯一九節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