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見穿花入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見穿花入柳”全詩
人見穿花入柳,誰知有體無情。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看著莊周枯槁,化為胡蝶翩翩飛舞。
人們看到蝴蝶穿過花叢飛入柳樹,
卻不知道它們有形體卻無感情。
詩意:
這首詩以莊子的故事為引子,表達了人們對事物表象的關注,而忽略了事物內在的本質和情感。莊周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曾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當他醒來后,他不確定自己是莊周還是蝴蝶,他思考了形體和本質的關系。黃庭堅通過引用這個故事,表達了人們通常只看到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事物的內在本質和情感。
賞析:
黃庭堅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考。他通過描繪莊周枯槁化為胡蝶的形象,形象地表達了事物的變化和流轉。人們看到蝴蝶穿過花叢飛入柳樹,卻無法理解蝴蝶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這里,蝴蝶象征著事物的形象,而莊周象征著事物的本質。黃庭堅通過這個對比,表達了人們對事物的關注過于表面,往往只看到形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和情感。
這首詩詞用簡練而深刻的語言,通過莊子的故事傳達了哲學上的思考。它提醒人們要超越形象,深入事物的本質和情感,去體驗和理解事物的真正含義。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啟示和思考的余地。
“人見穿花入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í qī sān liù yán qī shǒu
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kàn zhe zhuāng zhōu kū gǎo, huà wéi hú dié xuān qīng.
看著莊周枯槁,化為胡蝶翾輕。
rén jiàn chuān huā rù liǔ, shéi zhī yǒu tǐ wú qíng.
人見穿花入柳,誰知有體無情。
“人見穿花入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