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種木成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手種木成陰”全詩
藏拙無三窟,談禪劇七禽。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吉老十小詩》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吉老十小詩》是宋代文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眼看人換世,
手種木成陰。
藏拙無三窟,
談禪劇七禽。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人事變遷和生命無常的感慨,同時描繪了一幅富有禪意的景象。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賞析:
在第一句中,"眼看人換世"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的流轉和世事變遷的觀察。這句話意味著作者親眼目睹著人們世代更替的情景,感嘆時光荏苒。
接著,"手種木成陰"描繪了一種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景象。"手種木"暗示著人們耕耘勞作的過程,而"成陰"則意味著樹木茂盛的繁榮景象。這句話傳達了作者對于勞動的價值和自然界的美好之感。
第三句中的"藏拙無三窟"探討了作者自身的境遇。"藏拙"指的是作者謙遜地隱藏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無三窟"則意味著沒有能夠容納他的地方,暗示了作者在世俗中的無處容身之感。這句話傳達了作者的自省和對于人生困境的思考。
最后一句"談禪劇七禽"則呈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談禪"表示作者在默默思考禪宗的教義,"劇七禽"則指的是生動地描繪七種鳥禽的形象。這句話傳達了作者對于修身養性、追求內心平靜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人事變遷、自然景象以及禪修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人生無常和超越塵世的思索。黃庭堅以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示了他對于人生和內心境界的獨特理解,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得到一種審視自己和人世的啟迪。
“手種木成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jí lǎo shí xiǎo shī
次韻吉老十小詩
yǎn kàn rén huàn shì, shǒu zhǒng mù chéng yīn.
眼看人換世,手種木成陰。
cáng zhuō wú sān kū, tán chán jù qī qín.
藏拙無三窟,談禪劇七禽。
“手種木成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