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成相見問何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真成相見問何如”全詩
深密伽陀枯戰筆,真成相見問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寄黃龍清老三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黃龍清老三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并以中秋月、候鳥傳書的意象來表達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萬山不隔中秋月,
一雁能傳寄遠書。
深密伽陀枯戰筆,
真成相見問何如。
詩詞的詩意是:盡管萬山重重,但中秋之夜的明月能夠跨越重山,照亮遠方。一只孤雁可以傳遞寄給遠方親友的信件,代表著作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比喻為枯戰筆,意味著他筆下的文字已經成為深密伽陀(佛經)中的經文,真實地傳達著他內心的思念之情,希望能與親友相見,詢問彼此的近況如何。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和候鳥傳書的形象描繪了作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中秋月的明亮和孤雁傳書的情節,都寄托了作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并表達了作者想與親友相見的愿望。詩意簡潔而深刻,給人以溫暖和深情的感受。
賞析上,這首詩詞通過簡短的句子和形象生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對親友的期盼。詩詞中的自然景物和候鳥傳書的意象給人以親切感和溫暖感,使讀者能夠共情并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情感。同時,詩詞中的佛教元素(伽陀)和戰爭元素(戰筆)的運用,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深度,使詩詞更具有思考和哲理的意味。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候鳥傳書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之情和與親友相見的渴望。同時,詩詞中融入了佛教和戰爭元素,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深度。這首詩詞簡潔而含蓄,情感真摯,給人以溫暖和深情的感受。
“真成相見問何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uáng lóng qīng lǎo sān shǒu
寄黃龍清老三首
wàn shān bù gé zhōng qiū yuè, yī yàn néng chuán jì yuǎn shū.
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
shēn mì jiā tuó kū zhàn bǐ, zhēn chéng xiāng jiàn wèn hé rú.
深密伽陀枯戰筆,真成相見問何如。
“真成相見問何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