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識揚雄善讀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頗識揚雄善讀書”全詩
不隨當世師章句,頗識揚雄善讀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讀書呈幾復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書呈幾復二首》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作者的讀書心得和對學習的態度。這首詩詞屬于宋代文學作品,通過對讀書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傳統經典的敬愛和學習的熱情。
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身入群經作蠹魚,
斷編殘簡伴閑居。
不隨當世師章句,
頗識揚雄善讀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自身的讀書經歷為切入點,表達了他對學習的態度和對經典著作的敬重。詩的開頭寫道,作者深入研究眾多經書,比喻自己如同一只吞食書籍的蠹魚,形象地描繪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吸收的勤奮努力。
接著,詩中提到斷編殘簡,說明作者所讀的書籍并非完整無缺,這可能指的是古代書籍傳世不完整或作者自身讀書資源有限。然而,這并不妨礙作者在閑暇時光中繼續閱讀,并將讀書作為自己的伴侶。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不愿隨波逐流,不被當世的學者和注解所束縛,他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學術風格。這反映了作者對個人獨立思考和獨立研究的重視,他不盲從于時人的觀點,而是追求真正的學術深度。
最后一句提到作者頗有了解揚雄的讀書方法,這是對揚雄善讀書的贊賞。揚雄是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和評論家,他注重對經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過提及揚雄,作者展示了自己對于讀書方法的熟悉和理解,顯示出他對學術的追求和對經典的敬愛。
總之,這首詩詞展現了黃庭堅對學習的熱愛和對經典的崇敬。他以蠹魚吞食書籍的比喻,描述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術的奮發追求。同時,他強調了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不愿隨波逐流,追求真正的學術深度。最后,通過提及揚雄,他展示了自己對讀書方法的理解和對學者的贊賞,進一步凸顯了他對學習的熱情和對經典的敬愛。這首詩詞呈現了一個讀書獨立、追求學術真理的學者形象,同時也傳遞了對知識的珍視和對學術自由的追求。
“頗識揚雄善讀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ū chéng jǐ fù èr shǒu
讀書呈幾復二首
shēn rù qún jīng zuò dù yú, duàn biān cán jiǎn bàn xián jū.
身入群經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bù suí dāng shì shī zhāng jù, pō shí yáng xióng shàn dú shū.
不隨當世師章句,頗識揚雄善讀書。
“頗識揚雄善讀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