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田歸荷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南有田歸荷鋤”全詩
北窗風來舉書葉,猶似勸人勤讀書。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平原宴坐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平原宴坐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作儒生不解事,
江南有田歸荷鋤。
北窗風來舉書葉,
猶似勸人勤讀書。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方式描述了作者黃庭堅的境遇。他自稱為老作儒生,意思是自己年紀已經不輕,但對世事并不了解。他生活在江南,有一塊田地,每天回家后都要忙著除草。然而,北窗的風吹來,卷起了書上的葉子,仿佛在勸告他要勤奮讀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身份和情境。黃庭堅自稱老作儒生,表達了對自身年齡的自嘲。他在江南有一塊田地,而他每天下地除草的景象被生動地描繪出來。這個場景與傳統士人的身份相對應,暗示著作者仍然忠于儒家的學問和生活方式。
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了意象的手法,通過北窗風來舉起書上的葉子,表達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勸勉的意味。北窗風來,窗外的風指的是時代的變遷和外界的誘惑,書上的葉子則代表著知識和學問。這種意象傳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警示,他希望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整首詩以簡約的表達方式,展現了黃庭堅對自己學問的自省和對讀書的向往。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情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身份和責任的思考。這首詩通過平實而含蓄的語言,傳遞了勉勵和自省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江南有田歸荷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yuán yàn zuò èr shǒu
平原宴坐二首
lǎo zuò rú shēng bù jiě shì, jiāng nán yǒu tián guī hé chú.
老作儒生不解事,江南有田歸荷鋤。
běi chuāng fēng lái jǔ shū yè, yóu shì quàn rén qín dú shū.
北窗風來舉書葉,猶似勸人勤讀書。
“江南有田歸荷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