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舟不受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虛舟不受怒”全詩
道人住香火,獨先開凈行。
呼船久無人,月沉河漢傾。
虛舟不受怒,故在蓼漢橫。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骨閟金鏁,
梵宮超玉繩。
道人住香火,
獨先開凈行。
呼船久無人,
月沉河漢傾。
虛舟不受怒,
故在蓼漢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道士在永和道中的景象。詩中通過運用富有想象力和隱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道士生活的思考和理解。詩詞主題包括超脫塵俗、修行追求、人世變遷和心境寧靜等。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靈骨閟金鏁,梵宮超玉繩。”描繪了道士居住的地方,靈骨指的是神靈的骨骼,金鏁指金屬的門閂。梵宮超越了玉繩,意味著道士住所超越了塵世的束縛。
接下來的兩句“道人住香火,獨先開凈行。”表達了道士專心修行的狀態,他居住在香火濃烈的地方,獨自領先開辟一條純凈的行道。
“呼船久無人,月沉河漢傾。”這兩句描繪了道士所在的地方荒涼寂靜,很久沒有人呼叫船只了。月沉河漢傾是用來形容月亮的下沉,宛如傾瀉而下的河漢。
最后兩句“虛舟不受怒,故在蓼漢橫。”表達了道士的內心平靜和對世俗欲望的超越。虛舟指的是沒有人乘坐的空船,它不受怒火的侵擾,因此橫臥在蓼漢之間。這里的蓼漢是指江河中的水草,象征世俗紛擾,而道士卻能在其中保持平靜和超脫。
整首詩詞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道士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內心的寧靜。黃庭堅巧妙地運用隱喻和象征手法,使詩詞充滿了意境和哲理,展現了他對道士生活和修行境界的獨特理解。
“虛舟不受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ī mìng yǒng hé dào zhōng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
líng gǔ bì jīn suǒ, fàn gōng chāo yù shéng.
靈骨閟金鏁,梵宮超玉繩。
dào rén zhù xiāng huǒ, dú xiān kāi jìng xíng.
道人住香火,獨先開凈行。
hū chuán jiǔ wú rén, yuè chén hé hàn qīng.
呼船久無人,月沉河漢傾。
xū zhōu bù shòu nù, gù zài liǎo hàn héng.
虛舟不受怒,故在蓼漢橫。
“虛舟不受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