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摧電打掃地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摧電打掃地盡”全詩
居人指神社,不敢尋斧柯。
青陰百尺蔽白日,烏鵲取意占作窠。
黃泉浸根雨長葉,造物著意固已多。
風摧電打掃地盡,竟莫知為何譴訶。
獨山冷落城東路,不見指名終不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答師厚黃連橋壞大木亦為秋雹所碎》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答師厚黃連橋壞大木亦為秋雹所碎》
中文譯文:
溪橋喬木下,往歲記經過。
居人指神社,不敢尋斧柯。
青陰百尺蔽白日,烏鵲取意占作窠。
黃泉浸根雨長葉,造物著意固已多。
風摧電打掃地盡,竟莫知為何譴訶。
獨山冷落城東路,不見指名終不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黃庭堅的作品,描繪了一幅溪橋旁大樹被秋雹摧毀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景觀和人生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作者曾經多次經過這座溪橋和喬木,對其有深刻的記憶。接著,詩中提到居人指神社,表示這里有人們供奉的神明,因為對神明的敬畏,他們不敢砍伐這棵樹。青陰百尺蔽白日,形容樹的茂密枝葉遮擋了陽光,烏鵲選取這里落腳,暗示它們在樹上筑巢。黃泉浸根雨長葉,表達了大樹根部沐浴在黃泉(指地下的水源)之中,雨水滋潤樹葉長得茂盛。造物著意固已多,指出自然界的創造者注重細節,讓大樹長得如此壯美。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突然而來的狂風和閃電,將大樹摧毀得一干二凈,而作者對此卻不知道為何要受到這樣的譴責和毀滅。最后兩句寫道獨山冷落城東路,不見指名終不磨,通過描繪孤山上的大樹冷落無人經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困境和失落感,同時也暗指自己在人世間默默無聞,無法得到認可。
整首詩通過描繪大自然中的景觀,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疑惑。大樹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與人生的坎坷和無奈形成了對比,表達了黃庭堅對人生的感慨和無盡的思考。
“風摧電打掃地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á shī hòu huáng lián qiáo huài dà mù yì wèi qiū báo suǒ suì
和答師厚黃連橋壞大木亦為秋雹所碎
xī qiáo qiáo mù xià, wǎng suì jì jīng guò.
溪橋喬木下,往歲記經過。
jū rén zhǐ shén shè, bù gǎn xún fǔ kē.
居人指神社,不敢尋斧柯。
qīng yīn bǎi chǐ bì bái rì, wū què qǔ yì zhàn zuò kē.
青陰百尺蔽白日,烏鵲取意占作窠。
huáng quán jìn gēn yǔ zhǎng yè, zào wù zhe yì gù yǐ duō.
黃泉浸根雨長葉,造物著意固已多。
fēng cuī diàn dǎ sǎo dì jǐn, jìng mò zhī wèi hé qiǎn hē.
風摧電打掃地盡,竟莫知為何譴訶。
dú shān lěng luò chéng dōng lù, bú jiàn zhǐ míng zhōng bù mó.
獨山冷落城東路,不見指名終不磨。
“風摧電打掃地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