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啼鳥自四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田中啼鳥自四時”全詩
田中啼鳥自四時,催人脫袴著新衣。
著新替舊亦不惡,去年租重無袴著。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和答禽語》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和答禽語》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村北村雨一犁,
新婦餉姑翁哺兒。
田中啼鳥自四時,
催人脫袴著新衣。
著新替舊亦不惡,
去年租重無袴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農村生活的場景,展示了農人的勤勞和自然的變遷。詩人通過描寫雨水的豐沛、新婦喂養孩子、田間鳥兒在四季自然中啼鳴,以及人們換上新衣服的場景,表達了對農村生活的感悟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農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繁重勞動的堅持,以及對時間的感知和對改變的接受。
賞析: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作品大多關注社會百姓的生活和農村景觀。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生機和變化的農村場景。
首句“南村北村雨一犁”,描繪了雨水的豐沛,南北兩個村莊被連綿不斷的雨水所貫穿,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繁榮。
接著,詩人描繪了新婦在餉姑翁的陪伴下哺育嬰兒的場景,展示了家庭和睦、生活的溫馨。這一描寫表達了人們對家庭幸福和親情的向往。
詩的第三句“田中啼鳥自四時”,通過描繪田間的鳥兒在四季中不同的時間啼鳴,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周期性。這一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對時間的敏感感知。
最后兩句“催人脫袴著新衣,著新替舊亦不惡,去年租重無袴著”,描繪了人們換上新衣服的場景。這里的“脫袴著新衣”既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對過去的告別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人通過描寫人們對新衣的喜愛,傳遞了對變化的接受和對積極進取的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農村生活的細節,展示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時間的感知和對變化的接受。詩人以平實的筆觸,表達了對農村生活的贊美和對自然的敬畏,同時也呼喚人們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
“田中啼鳥自四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hé dá qín yǔ
戲和答禽語
nán cūn běi cūn yǔ yī lí, xīn fù xiǎng gū wēng bǔ ér.
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婦餉姑翁哺兒。
tián zhōng tí niǎo zì sì shí, cuī rén tuō kù zhe xīn yī.
田中啼鳥自四時,催人脫袴著新衣。
zhe xīn tì jiù yì bù è, qù nián zū zhòng wú kù zhe.
著新替舊亦不惡,去年租重無袴著。
“田中啼鳥自四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