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卻甜桃摘醋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掉卻甜桃摘醋梨”全詩
艱勤長向途中覓,掉卻甜桃摘醋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贈劉靜翁頌四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劉靜翁頌四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念念皆空更莫疑,
心王本自絕多知。
艱勤長向途中覓,
掉卻甜桃摘醋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思考和境界。詩人黃庭堅通過描繪一位劉靜翁的形象,借以表達人生的無常和世俗的虛幻。他提醒讀者要放下對塵世的執著和懷疑,去探索內心的王國,這個內心的王國是真實且永恒的。詩人認為,通過艱難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人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理和意義。最后兩句表達了一個警示,即要拋棄世俗的甜蜜,去追求真實而不那么容易得到的東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思想和審美觀。他通過對劉靜翁的描述,傳達了對塵世虛幻性的認識,并呼吁人們超越物質追求,尋求內心的真實和自我超越。詩中的"心王"指的是內心世界,黃庭堅認為只有通過超越塵世的苦難和磨難,人們才能找到內心的真理和自我實現。最后兩句則以"甜桃"和"醋梨"來比喻世俗的甜蜜和苦澀,暗示了詩人對追求表面享受的警示。整首詩力圖喚起讀者對內心世界的思考,追求真理和超越塵世的境界。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內心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傳遞了黃庭堅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世俗虛幻性的警示。它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具有一定的啟迪和思考價值。
“掉卻甜桃摘醋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iú jìng wēng sòng sì shǒu
贈劉靜翁頌四首
niàn niàn jiē kōng gèng mò yí, xīn wáng běn zì jué duō zhī.
念念皆空更莫疑,心王本自絕多知。
jiān qín zhǎng xiàng tú zhōng mì, diào què tián táo zhāi cù lí.
艱勤長向途中覓,掉卻甜桃摘醋梨。
“掉卻甜桃摘醋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