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未炊兒女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午未炊兒女煎”全詩
腹里雖盈五車讀,囊中能有幾錢穿。
況聞縕素尚黃葛,可怕雪花鋪白氈。
誰料丹徒布衣得,今朝忽有酒如川。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張沙河招飲》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沙河招飲》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張侯耕田不逢年,
過了中午兒女煎。
雖然腹中飽如故,
囊中卻幾乎無錢。
何況聽聞粗布衣,
可怕雪花鋪白氈。
誰能料到丹徒人,
今朝忽然有滿川酒。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黃庭堅和張沙河共同宴飲的場景。詩中描繪了張侯(張沙河的尊稱)耕田不得好年景,到了中午還沒有煮飯,孩子們只能煎些簡單的食物。盡管他們的腹中尚有豐盈,但囊中卻幾乎沒有多少錢。此外,詩中提及了縕素(一種粗布)和黃葛(一種粗糙的氈子),形容生活貧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丹徒(地名)的布衣之人卻帶來了滿川的酒,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意外的喜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貧苦農民的生活狀況,展現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和貧困。黃庭堅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張侯家的生活境遇,通過對物質貧乏和生活艱辛的描繪,突出了張侯家的貧窮和困頓。然而,詩的結尾卻給人以驚喜和希望,通過布衣之人帶來的滿川酒,表達了黃庭堅對于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刻畫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境況,并通過對比給讀者帶來了情感上的沖擊。它反映了宋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和農民的困境,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公平和對底層人民處境的關注。這首詩詞在揭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展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幸福的追求。
“過午未炊兒女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shā hé zhāo yǐn
和張沙河招飲
zhāng hóu gēng jià bù féng nián, guò wǔ wèi chuī ér nǚ jiān.
張侯耕稼不逢年,過午未炊兒女煎。
fù lǐ suī yíng wǔ chē dú, náng zhōng néng yǒu jǐ qián chuān.
腹里雖盈五車讀,囊中能有幾錢穿。
kuàng wén yūn sù shàng huáng gé, kě pà xuě huā pù bái zhān.
況聞縕素尚黃葛,可怕雪花鋪白氈。
shuí liào dān tú bù yī dé, jīn zhāo hū yǒu jiǔ rú chuān.
誰料丹徒布衣得,今朝忽有酒如川。
“過午未炊兒女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