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恐真龍在空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恐真龍在空谷”全詩
秦駒雖入天仗圖,猶恐真龍在空谷。
精神權奇汗溝赤,有頭赤烏能逐日。
安得身為漢都護,三十六城看歷歷。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和子瞻戲書伯時畫好頭赤》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戲書伯時畫好頭赤》是宋代黃庭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畫家李侯的繪畫技巧和作品的神奇之處,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李侯的欽佩和自己短暫而渺小的存在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李侯畫骨不畫肉,
筆下馬生如破竹。
秦駒雖入天仗圖,
猶恐真龍在空谷。
精神權奇汗溝赤,
有頭赤烏能逐日。
安得身為漢都護,
三十六城看歷歷。
詩詞的意境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以贊頌李侯的繪畫技巧和作品為主題,以表達黃庭堅對李侯的敬仰和佩服之情。詩中描述了李侯的筆觸之精湛,他不畫馬的肉體,只著重描繪馬的骨骼,使得畫中的馬仿佛具有破竹般的生氣和力量。盡管李侯的畫馬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但詩人仍然感到馬畫得再好,也不過是秦代的馬,它們無法與真正的龍相比。詩人通過這種比喻,表達了對真正卓越之物的追求和無限向往。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感慨。他形容自己的精神狀態如同奇汗溝中的赤水一般,而那只有頭部為赤色的烏鴉能夠追逐太陽,暗示了他渴望能夠獲得更高的身份和更廣闊的視野。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漢朝的都護,統領三十六個城池,以便能夠俯瞰整個天下,見證歷史的興衰。
這首詩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李侯繪畫技巧的贊美和對卓越境地的追求。通過對李侯的描述和自我反思,詩人展現了對藝術和人生的思考,傳遞了一種對真實、卓越和永恒的追求。
“猶恐真龍在空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xì shū bó shí huà hǎo tóu chì
和子瞻戲書伯時畫好頭赤
lǐ hóu huà gǔ bù huà ròu, bǐ xià mǎ shēng rú pò zhú.
李侯畫骨不畫肉,筆下馬生如破竹。
qín jū suī rù tiān zhàng tú, yóu kǒng zhēn lóng zài kōng gǔ.
秦駒雖入天仗圖,猶恐真龍在空谷。
jīng shén quán qí hàn gōu chì, yǒu tóu chì wū néng zhú rì.
精神權奇汗溝赤,有頭赤烏能逐日。
ān dé shēn wéi hàn dū hù, sān shí liù chéng kàn lì lì.
安得身為漢都護,三十六城看歷歷。
“猶恐真龍在空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