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搜佳句恐春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搜佳句恐春老”全詩
欲搜佳句恐春老,試遣七言賒一枝。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王才元舍人許牡丹求詩》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王才元舍人許牡丹求詩》
聞道潛溪千葉紫,
主人不剪要題詩。
欲搜佳句恐春老,
試遣七言賒一枝。
中文譯文:
聽說潛溪的葉子紫得像千層翡翠,
主人卻不剪下來要求作詩。
想要尋找佳句,卻擔心時間過去了,
試著寫一支七言絕句作為抵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題為《王才元舍人許牡丹求詩》。詩人描述了聽聞潛溪的葉子是紫色的,但主人卻不剪下來要求作詩。詩人欲尋找佳句,卻擔心時間流逝,因此試著寫了一支七言絕句作為抵押。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渴望和不安。詩人以潛溪紫葉的美景引出自己的心情,但主人卻不讓他題詩,這使詩人感到失落。他擔心自己尋找佳句的時間已經不多,因為春光易逝,年歲已老。為了表達自己的迫切之情,詩人決定寫下一支七言絕句作為墊資,試著激發靈感。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內心的對比,展現了一種追求創作靈感的焦慮和不安。詩人希望通過寫詩來抵消時間流逝的不可挽回性,同時也表達出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心理狀態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創作的渴望以及時間流逝帶來的壓力。這首詩在形式上是七言絕句,節奏流暢,意境深遠,給讀者留下了一種深思的余韻。
“欲搜佳句恐春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cái yuán shè rén xǔ mǔ dān qiú shī
王才元舍人許牡丹求詩
wén dào qián xī qiān yè zǐ, zhǔ rén bù jiǎn yào tí shī.
聞道潛溪千葉紫,主人不剪要題詩。
yù sōu jiā jù kǒng chūn lǎo, shì qiǎn qī yán shē yī zhī.
欲搜佳句恐春老,試遣七言賒一枝。
“欲搜佳句恐春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