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窟寂寥僧定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法窟寂寥僧定時”全詩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二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松寒風雨石骨瘦,
The pine is cold, wind and rain make the stone thin,
法窟寂寥僧定時。
The Buddhist cave is silent, the monk meditates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
李侯有句不肯吐,
Li Hou has a phrase but refuses to speak it,
淡墨寫出無聲詩。
Using light ink to write a silent poem.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冷寂的景象,寒冷的風雨使得松樹瘦弱,石頭變得蒼白。法窟中的僧人按時定期地進行冥想修行,寂寥無聲。詩人提到了一個名叫李侯的人,他心中有一句詩句,但卻不愿吐露出來。最后,詩人用淡墨書寫了一首無聲的詩,表達出一種內斂而深沉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冷寂的氛圍。松樹被寒冷的風雨所侵襲,石頭因此顯得瘦弱,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法窟中僧人的冥想修行則強調了寧靜與寂寥的氛圍。詩中提到的李侯,他心中有一句詩句,但卻不愿吐露出來,暗示了一個內心深沉的人物。最后,詩人用淡墨書寫了一首無聲的詩,這種無聲的表達更加突出了這種內斂的情感。整首詩詞以冷寂、寂靜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物心理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內心深沉、含蓄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法窟寂寥僧定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zi yóu tí qì jì tú èr shǒu
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二首
sōng hán fēng yǔ shí gǔ shòu, fǎ kū jì liáo sēng dìng shí.
松寒風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時。
lǐ hóu yǒu jù bù kěn tǔ, dàn mò xiě chū wú shēng shī.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出無聲詩。
“法窟寂寥僧定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