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鳧相倚睡秋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鳧相倚睡秋江”全詩
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倚睡秋江。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睡鴨》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睡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黃庭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睡鴨》中文譯文:
山雞照影空自愛,
孤鸞舞鏡不作雙。
天下真成長會合,
兩鳧相倚睡秋江。
《睡鴨》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中的鳥類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和孤獨的思考。詩中的鳥類形象被賦予人類的情感,通過對比和聯想,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睡鴨》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夸張和象征的手法,通過描繪鳥類的情感和行為,折射出作者對于人生的體悟。
首兩句“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舞鏡不作雙。”描繪了山雞和孤鸞的形象,它們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自我陶醉,但卻無法與自己的影子相互結合。這里的山雞和孤鸞可以被視為人類的投射,象征著個體在追求自我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孤獨和無法完全與他人融合的現實。
接下來的兩句“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倚睡秋江。”表達了作者對于真實世界的期待。天下真成長指的是真實的世界應該是和諧、和睦的,而不是充滿虛偽和矛盾。兩鳧相倚睡秋江形象地表達了相互依靠和共同進退的意思,暗示著人們應該互相支持和合作,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社會的期望。通過對鳥類形象的描繪,傳遞了作者對于個體自我與他人關系的思索,以及對于真實世界的渴望。這種抽象的表達方式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富有哲理。
“兩鳧相倚睡秋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ì yā
睡鴨
shān jī zhào yǐng kōng zì ài, gū luán wǔ jìng bù zuò shuāng.
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舞鏡不作雙。
tiān xià zhēn chéng zhǎng huì hé, liǎng fú xiāng yǐ shuì qiū jiāng.
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倚睡秋江。
“兩鳧相倚睡秋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