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將一瓣此中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將一瓣此中燃”全詩
上有文殊師利塔,好將一瓣此中燃。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香爐峰》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香爐峰》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香爐不鑄石陶甄,
鼻不聞香眼見煙。
上有文殊師利塔,
好將一瓣此中燃。
中文譯文:
香爐不用鑄造堅硬的石頭或精美的陶瓷,
鼻子聞不到香氣,眼睛看不到煙霧。
高高的塔上有文殊師利塔,
我愿將一片花瓣點燃于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景象,展示了詩人對于香爐和佛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詩人提到香爐不需要使用堅硬的石頭或精美的陶瓷來鑄造,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物質的態度。他認為香爐并非因為材質的高貴而被尊崇,而是因為它所承載的精神內涵和象征意義。這與佛教教義中強調內心修行的重要性相契合。
其次,詩人表達了一種超越感官的境界。他說自己的鼻子無法聞到香氣,眼睛無法看到煙霧。這一表述可以理解為詩人超越了對于物質世界的依附,達到了一種超越感官的境界。他試圖通過消除外在的感官干擾,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然境界。
最后,詩中提到了文殊師利塔,文殊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智慧和文化。文殊師利塔是用來供奉文殊菩薩的塔,象征著智慧和解脫。詩人表示愿意將一片花瓣點燃于此,這可以理解為他愿意將自己的心靈和智慧獻給佛法,寄托自己的追求和期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香爐和佛教文化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物質和感官的超越追求,以及對智慧和解脫的向往。詩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以及對心靈境界的思考,都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
“好將一瓣此中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lú fēng
香爐峰
xiāng lú bù zhù shí táo zhēn, bí bù wén xiāng yǎn jiàn yān.
香爐不鑄石陶甄,鼻不聞香眼見煙。
shàng yǒu wén shū shī lì tǎ, hǎo jiāng yī bàn cǐ zhōng rán.
上有文殊師利塔,好將一瓣此中燃。
“好將一瓣此中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