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山間白云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商洛山間白云起”全詩
商洛山間白云起,行歌思見采芝翁。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過西山》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西山》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新春木葉未蒙籠,
West of the mountain, the leaves are not yet covered by the spring mist,
西望天涯幾日通。
Gazing westward, how many days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商洛山間白云起,
Amidst the mountains of Shangluo, white clouds arise,
行歌思見采芝翁。
As I travel and sing, I long to meet the old man who gathers herbs.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作者春日行走在西山之間的情景。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春天剛開始,樹葉尚未完全長滿,山間飄蕩著一絲絲的薄霧。通過"木葉未蒙籠",黃庭堅巧妙地運用了形象的描寫,表達了春天初至的景象。
接下來的兩句"西望天涯幾日通",表達了作者的遙望之情。他憑借著對遠方的憧憬,希望在遙遠的地方尋找更廣闊的世界,也暗示了他對未知未來的期待。
最后兩句"商洛山間白云起,行歌思見采芝翁",描繪了行走在商洛山間時,山間的白云飄動。詩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心中思念著一個采集草藥的老人,這里"采芝翁"象征著智者、道者。這句話表達了詩人不僅在追求物質上的遠方,也在追求心靈上的智慧與啟迪。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作者的情感和景象,以及對遠方的向往和追求。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的情感,黃庭堅展示了他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表達了對遠方的渴望和對知識智慧的追求。
“商洛山間白云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xī shān
過西山
xīn chūn mù yè wèi méng lóng, xī wàng tiān yá jǐ rì tōng.
新春木葉未蒙籠,西望天涯幾日通。
shāng luò shān jiān bái yún qǐ, xíng gē sī jiàn cǎi zhī wēng.
商洛山間白云起,行歌思見采芝翁。
“商洛山間白云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