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食生涯無定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食生涯無定止”全詩
寄食生涯無定止,此心長到白云間。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睡起二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睡起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古來志士愿不辱,
少在朝廷多在山。
寄食生涯無定止,
此心長到白云間。
中文譯文:
自古以來,有志的士人都愿意不辱使命,
年少時在朝廷任職不如在山中修行。
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
內心的志向追求一直延續到白云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作品,表達了他的生活態度和追求。詩中通過對比朝廷和山野的生活,表達了黃庭堅對自由自在、遠離塵囂的向往。
首句“古來志士愿不辱”,意味著黃庭堅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人,愿意為理想而奮斗,不愿辜負自己的志向和使命。第二句“少在朝廷多在山”,黃庭堅認為在朝廷的時間相對較少,而在山野中修行的時間更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對官場的繁雜和功利心態不感興趣,更喜歡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接下來的兩句“寄食生涯無定止,此心長到白云間”,表達了黃庭堅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況。他沒有固定的居所,暗示了他游歷山水之間的生活方式。同時,他的內心追求和向往則延續到白云之間,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向和追求超凡脫俗的心境。
整首詩寫出了黃庭堅作為一個有志向的士人的生活態度和追求,強調了他對自由、寧靜和超脫的向往。通過山野和白云的意象,詩中傳遞了一種追求內心自由和遠離塵囂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寄食生涯無定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ì qǐ èr shǒu
睡起二首
gǔ lái zhì shì yuàn bù rǔ, shǎo zài cháo tíng duō zài shān.
古來志士愿不辱,少在朝廷多在山。
jì shí shēng yá wú dìng zhǐ, cǐ xīn zhǎng dào bái yún jiān.
寄食生涯無定止,此心長到白云間。
“寄食生涯無定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