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著意知許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著意知許事”全詩
誰能著意知許事,且為元長食蛤蜊。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贈世弼用前韻》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戲贈世弼用前韻》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盜跖人肝常自飽,
首陽薇蕨向來饑。
誰能著意知許事,
且為元長食蛤蜊。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盜跖和首陽薇蕨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懸殊現象的關注和思考。盜跖是一個古代傳說中的盜賊,以殘暴和貪婪著稱,他肆意掠奪他人的財富,卻從不感到饑餓。而首陽薇蕨則是一種生長在高山峭壁上的植物,它們長期以來都飽受困苦和饑餓的折磨。通過這兩個形象的對比,詩人暗示了社會中貪婪和不公的存在,同時表達了對貧困和弱者的同情和關懷。
賞析:
這首詩詞以戲謔的口吻,嬉笑怒罵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憤慨。詩中的"盜跖"和"首陽薇蕨"被用來代表社會中的不同階層和境遇,通過對比突顯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盜跖作為一個貪得無厭、不擇手段的惡徒,卻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豐衣足食,而首陽薇蕨則代表了貧苦和饑餓的弱者。詩人呼吁人們能夠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去了解并改變這種不公的現象。
通過以盜跖和首陽薇蕨為象征,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他既憤慨于社會的不公,又表達了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懷。整首詩詞以幽默戲謔的方式進行表達,使得觀者在欣賞之余也能感受到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批評。這種用詼諧的語言來表達社會問題的方法,使得詩詞在藝術形式上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
“誰能著意知許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èng shì bì yòng qián yùn
戲贈世弼用前韻
dào zhí rén gān cháng zì bǎo, shǒu yáng wēi jué xiàng lái jī.
盜跖人肝常自飽,首陽薇蕨向來饑。
shuí néng zhe yì zhī xǔ shì, qiě wèi yuán cháng shí gé lí.
誰能著意知許事,且為元長食蛤蜊。
“誰能著意知許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