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使王尼常作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愧使王尼常作兵”全詩
自非車騎將軍勢,愧使王尼常作兵。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余成詩》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余成詩》是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出自宋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丹籍生涯無列鼎,
白頭忠信可專城。
自非車騎將軍勢,
愧使王尼常作兵。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內心深處的自省和自責之情。詩人自稱"余",意指自己。他以"丹籍"比喻自己無法獲得官職的遺憾,沒有成為世俗意義上的名流。然而,他以"白頭忠信"自稱,表示自己在忠誠和信義方面是堅定不移的。盡管他沒有擔任車騎將軍這樣的高官,但他對自己的行為和品德感到愧疚,認為自己沒有像王尼那樣為國家出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的方式,表達了黃庭堅對自己生涯的不滿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他感到自己沒有得到社會地位和聲望,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棄對忠誠和信義的堅守。這種自省和自責的態度展示了黃庭堅高尚的品質和責任感。
黃庭堅是宋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之一,他的詩作以豪放、自由、真摯的風格著稱。《余成詩》雖然短小,但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自我認知和對道義的思考。這首詩詞以樸素的形式傳達了對個人命運和社會責任的思考,體現了黃庭堅深厚的人文情懷和才情橫溢的藝術表現力。
“愧使王尼常作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chéng shī
余成詩
dān jí shēng yá wú liè dǐng, bái tóu zhōng xìn kě zhuān chéng.
丹籍生涯無列鼎,白頭忠信可專城。
zì fēi chē qí jiāng jūn shì, kuì shǐ wáng ní cháng zuò bīng.
自非車騎將軍勢,愧使王尼常作兵。
“愧使王尼常作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