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千里便同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然千里便同風”全詩
不必老夫親到也,自然千里便同風。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贈法輪齊公》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法輪齊公》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法輪法眷有齊公,
曾探斑斑虎穴中。
不必老夫親到也,
自然千里便同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法輪齊公的贊美和敬意。法輪齊公指的是一位法輪功修煉者,法眷即指其信徒。詩中提到齊公曾經親身勇闖虎穴,表明他不畏艱險,追求真理。詩人表示自己不必親自去拜訪齊公,因為只要有真誠的心,思想上的交流就像風一樣自然流動,無視千里的距離。
賞析:
黃庭堅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己對法輪齊公的贊美和敬佩之情。通過引用齊公曾勇闖虎穴的事例,表達了對齊公無畏的勇氣和對法輪功的認同。詩人表達了自己并不需要親自去拜訪齊公,因為他相信真誠的心靈交流能夠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種思想上的共鳴和心靈的相通是詩人對齊公的崇敬和敬仰的表達。
整首詩詞行云流水,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過描繪齊公的勇敢和對真理的追求,以及詩人對齊公的崇拜和思想上的共鳴,表達了對法輪功修煉者的贊賞和敬佩之情。這首詩詞體現了黃庭堅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思想深度,展示了他對人性和信仰的思考。
“自然千里便同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fǎ lún qí gōng
贈法輪齊公
fǎ lún fǎ juàn yǒu qí gōng, céng tàn bān bān hǔ xué zhōng.
法輪法眷有齊公,曾探斑斑虎穴中。
bù bì lǎo fū qīn dào yě, zì rán qiān lǐ biàn tóng fēng.
不必老夫親到也,自然千里便同風。
“自然千里便同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