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在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笳在何處”全詩
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分類:
作者簡介(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戴叔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
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
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中文譯文:
明月升起照亮著關山,秋風中人還未歸。
明亮的月光無論距離遠近,鄉愁的淚水涂滿書頁間。
一只群雁飛過連綿的營寨,繁密的霜覆蓋著古老的城池。
胡人的笛聲從何處傳來,在半夜里響起了邊關的呼聲。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疆的景象和邊境人民的離愁別緒。詩人通過對月亮、風、雁和霜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月亮的清光照亮了邊關的山川,秋風吹過之中,人們卻還未歸來。明亮的月光無論距離遠近,都無法撫慰離鄉的憂愁,鄉愁伴隨著淚水,涂滿了書頁間。
一只群雁在連綿的寨營之上飛過,繁密的霜覆蓋了古老的城池。群雁的離去和城市的凄涼給人以離散之感。在半夜里,胡人的笛聲在邊關響起,帶著哀怨和呼喚。胡笳曲的音響往往具有悲涼和豪放的情感,這里則表達了戰爭不斷的邊境地區的辛酸和險峻。
整首詩以邊疆的景象和邊民的生活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并對邊疆的艱辛和險峻給予了描繪。詩中空曠的山川和明亮的月光、鄉愁的淚水與離別的鴻雁、胡笳的響起,交織出一幅憂愁與豪情并存的邊疆畫卷。
“胡笳在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ng chuī qǔ cí guān shān yuè èr shǒu
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
yuè chū zhào guān shān, qiū fēng rén wèi hái.
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
qīng guāng wú yuǎn jìn, xiāng lèi bàn shū jiān.
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
yī yàn guò lián yíng, fán shuāng fù gǔ chéng.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hú jiā zài hé chǔ, bàn yè qǐ biān shēng.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胡笳在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