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照中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澈照中天”全詩
明生圭樣小,影露桂華偏。
幽恩邈難致,浮云去不還。
何當出陰翳,清澈照中天。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悵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
明生圭樣小,影露桂華偏。
幽恩邈難致,浮云去不還。
何當出陰翳,清澈照中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中秋月的懷念之情。詩中提到月亮已經過了上弦的時期,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月亮的形狀像一個小玉圭,而月光下的桂花顯得更加嬌艷。然而,作者感到自己的幽恩難以表達,就像浮云一樣飄忽不定,無法回報月亮的光輝。作者希望能夠擺脫陰翳的束縛,讓清澈的月光照耀整個天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中秋月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月亮的形狀和桂花的美麗,詩人展現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憂傷,作者感到自己的情感無法得到回應,仿佛幽恩難以致達。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擺脫困境,讓清澈的月光照亮整個天空,也可以理解為希望自己的情感能夠得到回應和理解。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意象豐富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情感的思考。通過對月亮和桂花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表達了內心的愿望和追求。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讓讀者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共鳴。
“清澈照中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péng qī rì shěng zhēn kǔ yǔ sān shǒu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首
chàng wàng zhōng qiū yuè, yú jīn yǐ shàng xián.
悵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
míng shēng guī yàng xiǎo, yǐng lù guì huá piān.
明生圭樣小,影露桂華偏。
yōu ēn miǎo nán zhì, fú yún qù bù hái.
幽恩邈難致,浮云去不還。
hé dāng chū yīn yì, qīng chè zhào zhōng tiān.
何當出陰翳,清澈照中天。
“清澈照中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