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風散近還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棹歌風散近還遙”全詩
斜陽借問歸何處,家住水村郎姓蕭。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景象,以及詩人與友人之間的對答。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素舸朱篷青竹稿,
棹歌風散近還遙。
斜陽借問歸何處,
家住水村郎姓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荷花盛開的美景。詩中的“素舸朱篷青竹稿”描述了一艘簡樸的船只,船上的篷帆是紅色的,與青竹相映成趣。詩人坐在船上,隨著風的吹拂,唱著歌曲,歌聲隨風飄散,近處聽起來遙遠。
接下來的兩句“斜陽借問歸何處,家住水村郎姓蕭”是詩人與友人之間的對答。友人借著夕陽的光芒詢問詩人將要回家的方向,而詩人回答說自己住在水鄉的村莊,姓蕭。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水鄉景色,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友人之間的對話,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友情的珍視。這首詩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樸素的語言,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展示了宋代詩人的獨特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棹歌風散近還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nǚ cí hòu táng zì shēng hé huā shù quán yǔ shǐ chéng zhī gèng xiāng chóu hè
龍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數權與史誠之更相酬和
sù gě zhū péng qīng zhú gǎo, zhào gē fēng sàn jìn hái yáo.
素舸朱篷青竹稿,棹歌風散近還遙。
xié yáng jiè wèn guī hé chǔ, jiā zhù shuǐ cūn láng xìng xiāo.
斜陽借問歸何處,家住水村郎姓蕭。
“棹歌風散近還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