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殺未游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殺未游人”全詩
風光不相待,愁殺未游人。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同僚有獨游東園者小詩寄之三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僚有獨游東園者小詩寄之三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車馬東城咱,
芬芳數里塵。
風光不相待,
愁殺未游人。
詩意:
這首詩詞是司馬光寫給一個獨自游覽東園的同僚的,表達了作者對同僚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東城的車馬喧囂和塵土飛揚,但風景美好卻不等待,作者因未能親自游覽而感到憂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同僚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風景的向往。首句“車馬東城咱”,以簡單的詞語勾勒出繁忙的東城景象,給人一種喧囂和熱鬧的感覺。接著,“芬芳數里塵”,用形象的描寫表達了東城的塵土飛揚,但其中卻蘊含著美好的芬芳。第三句“風光不相待”,表達了美景不會等待人的意思,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錯過的遺憾。最后一句“愁殺未游人”,表達了作者因未能親自游覽而感到的憂愁和遺憾之情。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作者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風景的向往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愁殺未游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liáo yǒu dú yóu dōng yuán zhě xiǎo shī jì zhī sān shǒu
同僚有獨游東園者小詩寄之三首
chē mǎ dōng chéng zán, fēn fāng shù lǐ chén.
車馬東城咱,芬芳數里塵。
fēng guāng bù xiāng dài, chóu shā wèi yóu rén.
風光不相待,愁殺未游人。
“愁殺未游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