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檐危檻出林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檐危檻出林端”全詩
獨愛高明游佛閣,豈知憂喜滿塵寰。
目窮莽蒼織毫盡,身得逍遙萬象閑。
暇日登臨無厭數,悲風殘葉已珊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和邵堯夫霽登石閣》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邵堯夫霽登石閣》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飛檐危檻出林端,
王屋嵩丘咫尺間。
獨愛高明游佛閣,
豈知憂喜滿塵寰。
目窮莽蒼織毫盡,
身得逍遙萬象閑。
暇日登臨無厭數,
悲風殘葉已珊珊。
中文譯文:
飛檐和危險的欄桿從林間的盡頭出現,
王屋和嵩山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我獨自喜愛登高明佛閣,
卻不知道憂愁和喜悅充滿了塵世。
視野已經窮盡,蒼茫的景象已經織滿了毫盡,
身體卻得到了逍遙自在,萬象都變得閑散。
在閑暇的日子里,我登臨高處,數不盡的次數,
悲傷的風吹過,殘落的葉子已經飄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登上石閣的景象和心境。詩人站在高處,俯瞰著飛檐和危險的欄桿從林間的盡頭出現,感嘆王屋和嵩山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短暫的感慨。
詩中提到作者獨愛登高明佛閣,這里的佛閣可以理解為一種修身養性的地方,作者在這里尋找心靈的安寧和寧靜。然而,作者也意識到塵世間的憂愁和喜悅無處不在,充滿了人們的生活。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他感嘆自己的視野已經窮盡,蒼茫的景象已經織滿了毫盡,但他的身體卻得到了逍遙自在,萬象都變得閑散。這里表達了作者在登高的過程中,超越了塵世的束縛,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和寧靜。
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閑暇的日子里頻繁登高的情景。他登臨高處,數不盡的次數,享受著登高的樂趣。然而,悲傷的風吹過,殘落的葉子已經飄零,這里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時,通過對登高的描寫,表達了對心靈自由和寧靜的追求。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飛檐危檻出林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ào yáo fū jì dēng shí gé
和邵堯夫霽登石閣
fēi yán wēi kǎn chū lín duān, wáng wū sōng qiū zhǐ chǐ jiān.
飛檐危檻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間。
dú ài gāo míng yóu fú gé, qǐ zhī yōu xǐ mǎn chén huán.
獨愛高明游佛閣,豈知憂喜滿塵寰。
mù qióng mǎng cāng zhī háo jǐn, shēn dé xiāo yáo wàn xiàng xián.
目窮莽蒼織毫盡,身得逍遙萬象閑。
xiá rì dēng lín wú yàn shù, bēi fēng cán yè yǐ shān shān.
暇日登臨無厭數,悲風殘葉已珊珊。
“飛檐危檻出林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