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因侍樽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因侍樽席”全詩
吁謨帝庭異,卜筑洛川同。
晴野峰峰碧,霜林葉葉紅。
無因侍樽席,惆悵又西風。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酬君貺和景仁對酒見寄三首·上宣徽》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君貺和景仁對酒見寄三首·上宣徽》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北闕黃金印,西山白發翁。
吁謨帝庭異,卜筑洛川同。
晴野峰峰碧,霜林葉葉紅。
無因侍樽席,惆悵又西風。
中文譯文:
北方皇宮的黃金印章,西山上白發蒼蒼的老人。
唉,朝廷的事情變幻莫測,我卻在洛川筑宅。
晴朗的原野,山峰一個接一個蒼翠欲滴,林中的葉子一個個變紅。
無緣與你共飲美酒,心中感到惆悵,又有西風吹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司馬光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詩中的北闕黃金印象征著權力和榮耀,而西山上的白發翁則代表著歲月的流逝和人老珠黃。作者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身份的變遷,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嘆。
詩中提到的洛川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名,筑宅在此,意味著作者離開了朝廷,遠離了權力的爭斗,選擇了寧靜和安逸的生活。晴野的碧峰和紅葉則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與作者內心的惆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共飲美酒的遺憾和無奈,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情感。西風吹拂,更加強調了離別和寂寞的感覺。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時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無因侍樽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jūn kuàng hé jǐng rén duì jiǔ jiàn jì sān shǒu shàng xuān huī
酬君貺和景仁對酒見寄三首·上宣徽
běi quē huáng jīn yìn, xī shān bái fà wēng.
北闕黃金印,西山白發翁。
xū mó dì tíng yì, bo zhù luò chuān tóng.
吁謨帝庭異,卜筑洛川同。
qíng yě fēng fēng bì, shuāng lín yè yè hóng.
晴野峰峰碧,霜林葉葉紅。
wú yīn shì zūn xí, chóu chàng yòu xī fēng.
無因侍樽席,惆悵又西風。
“無因侍樽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