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與幽懷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與幽懷愜”全詩
節物行無期,自與幽懷愜。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壽安雜詩十首·永濟渡二首》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安雜詩十首·永濟渡二首》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洛水寒可涉,
長汀柳飛葉。
節物行無期,
自與幽懷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永濟渡的景象和內心感受。洛水寒冷得可以涉過,長汀上的柳樹飄落著葉子。節令的變化沒有固定的期限,與自然界的變化相比,作者內心的感受更加寧靜和舒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對生活的感悟。洛水寒冷可涉,長汀上的柳樹飛舞的葉子,給人一種寒冷而靜謐的感覺。作者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滿足。詩中的“節物行無期”表明節令的變化沒有固定的時間,與此相比,作者內心的感受更加平和,沒有被外界的變化所干擾。最后一句“自與幽懷愜”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滿足,與自然融為一體。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感悟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
“自與幽懷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ān zá shī shí shǒu yǒng jì dù èr shǒu
壽安雜詩十首·永濟渡二首
luò shuǐ hán kě shè, cháng tīng liǔ fēi yè.
洛水寒可涉,長汀柳飛葉。
jié wù xíng wú qī, zì yǔ yōu huái qiè.
節物行無期,自與幽懷愜。
“自與幽懷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六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