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蕪城天一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盡蕪城天一涯”全詩
滿川戰骨知誰罪,深屬來人戒覆車。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三月晦日登豐州故城》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月晦日登豐州故城》是宋代司馬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即將結束,荒蕪的城市延伸到天邊,
白榆樹上結滿了莢果,柳樹上開滿了花朵。
滿江河中的戰骨,誰能知曉罪惡的責任,
深深地感到來者應當警惕,以免重蹈覆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廢棄的城市景象,以及作者對戰爭和歷史的思考。春天即將結束,城市荒蕪,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白榆樹上結滿了莢果,柳樹上開滿了花朵,這種對自然的描寫與城市的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中提到滿江河中的戰骨,表達了對歷史上戰爭的反思,作者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戰爭的罪惡和痛苦,并且警惕不要重蹈覆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城市景象和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歷史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荒蕪的城市和繁花似錦的自然景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破壞。詩中的滿江河中的戰骨,象征著歷史的沉重和戰爭的殘酷。作者希望人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警惕戰爭的危害,避免重蹈覆轍。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春盡蕪城天一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uè huì rì dēng fēng zhōu gù chéng
三月晦日登豐州故城
chūn jǐn wú chéng tiān yī yá, bái yú shēng jiá liǔ shēng huā.
春盡蕪城天一涯,白榆生莢柳生花。
mǎn chuān zhàn gǔ zhī shuí zuì, shēn shǔ lái rén jiè fù chē.
滿川戰骨知誰罪,深屬來人戒覆車。
“春盡蕪城天一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