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返見家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返見家收”全詩
山游逢友賣,未返見家收。
蔽冢昔無記,遺祠今幸留。
士心俱左袒,何怨曲周侯。
分類:
作者簡介(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呂祿廟》司馬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呂祿廟》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司馬光。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歷史事件,以及對其中人物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赤帝祚四百,徒然諸呂謀。
山游逢友賣,未返見家收。
蔽冢昔無記,遺祠今幸留。
士心俱左袒,何怨曲周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赤帝祚四百年,卻只有諸呂謀權奪位的情況。詩人通過描寫山游途中遇到的友人賣山珍的情景,表達了對社會變遷的感慨。友人賣山珍,卻未能回家收獲,暗喻了權謀之人的得失和迷茫。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蔽冢和遺祠。蔽冢指的是被遺忘的墓地,而遺祠則是幸存下來的祭祀場所。這兩個形象象征著歷史的遺忘和保留。詩人通過這兩個形象,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過去的懷念。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提到了士人的心態。士人們都選擇支持左袒,即支持被廢黜的呂祿,而不是曲周侯,暗示了他們對歷史的不滿和對權謀的反思。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歷史事件和對其中人物的思考,表達了對權謀和歷史變遷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和對歷史的思考。
“未返見家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lù miào
呂祿廟
chì dì zuò sì bǎi, tú rán zhū lǚ móu.
赤帝祚四百,徒然諸呂謀。
shān yóu féng yǒu mài, wèi fǎn jiàn jiā shōu.
山游逢友賣,未返見家收。
bì zhǒng xī wú jì, yí cí jīn xìng liú.
蔽冢昔無記,遺祠今幸留。
shì xīn jù zuǒ tǎn, hé yuàn qǔ zhōu hóu.
士心俱左袒,何怨曲周侯。
“未返見家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