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水正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城水正寒”全詩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分類: 紫騮馬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橫吹曲辭·紫騮馬》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橫吹曲辭·紫騮馬》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騮馬反射金鞍,征戰馳入皋蘭。邊塞門口風稍急,長城之上水正寒。雪暗中傳來珂碎聲,山嶺長嘯時難停。它毫不介意橫跨絕漠,流血之事何時盡?
詩意:
這首詩詞以紫騮馬為主題,描繪了一場軍馬歸返皋蘭的場景,追溯著長城邊塞的寒冷和凄涼。它在駿馬身上,揭示了軍人對負重人生的堅韌和無畏精神,展現了歷史時刻中的英勇和堅韌品質。
賞析:
此詩以描寫馬兒為中心,表現了駿馬在戰場上的英勇和頑強精神。首兩句寫了騮馬披掛著金鞍,去征戰于皋蘭之地,突出了馬匹的威武雄壯。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邊塞風寒的氣候,長城上的水也已凝寒,暗示了邊塞戰斗的艱難和困苦。
接下來的兩句以雪暗中傳來珂碎聲、山長噴玉難兩個形象,描繪了在攻打敵人過程中的驚險與緊張。最后一句表達了軍人的豪情,他們愿意不顧一切,寧愿流血,也要獲得勝利。
整首詩通過馬兒的視角,展示了軍人的無畏精神和不屈抗爭的意志,歌頌了他們的英勇和堅韌,具有濃郁的英雄主義色彩。同時,詩中對邊塞風景的描寫也給人一種荒涼和蒼涼之感,凸顯了邊塞戰斗的艱辛與無奈。
“長城水正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ng chuī qǔ cí zǐ liú mǎ
橫吹曲辭·紫騮馬
liú mǎ zhào jīn ān, zhuǎn zhàn rù gāo lán.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
sāi mén fēng shāo jí, cháng chéng shuǐ zhèng hán.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xuě àn míng kē zhòng, shān cháng pēn yù nán.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
bù cí héng jué mò, liú xiě jǐ shí gàn.
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長城水正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