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得淹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事得淹留”全詩
兩漿入菰蒲,鳧鷗欻驚散,疏林直炊煙。
落日斜酒幔。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分類: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是宋代作家周邦彥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水匯入支流,江洲和湖浦的景色變得模糊。兩船劃過菰蒲叢,野鴨和鷗鳥驚飛四散,稀疏的林木直上升起炊煙。夕陽斜射在酒席上。國家事務得以放松,公私之間各自平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六月十日泛舟湖上的景象。雨水匯集成支流,使江洲和湖浦的景色變得模糊不清。兩艘船劃過茂密的菰蒲叢,野鴨和鷗鳥被驚起,四散飛離,而稀疏的林木上升起炊煙。夕陽斜射在船上的酒席上。在這樣的環境中,國家的事務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公共和私人利益得到了平衡。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湖上的景色,展現了自然界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和諧。通過描述雨水形成的支流、湖上的洲浦、菰蒲叢、野鴨和鷗鳥的驚飛以及夕陽的余暉,詩人創造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畫面。與此同時,詩人還借景抒發了對國家事務的放松和公私利益的平衡的思考,展示了一種寬容和諧的社會氛圍。
整體上,這首詩詞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傳達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之美,同時抒發了對寧靜生活和社會平衡的向往。
“王事得淹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ōu cháo zōng liù yuè shí rì fàn hú
次韻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lín lǎo hé zhī liú, zhōu pǔ mí piàn duàn.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
liǎng jiāng rù gū pú, fú ōu chuā jīng sàn,
兩漿入菰蒲,鳧鷗欻驚散,
shū lín zhí chuī yān.
疏林直炊煙。
luò rì xié jiǔ màn.
落日斜酒幔。
wáng shì dé yān liú, gōng sī gè xiāng bàn.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王事得淹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