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向東林問禪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向東林問禪伯”出自唐代張繼的《安公房問法》,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shì xiàng dōng lín wèn chán bó,詩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試向東林問禪伯”全詩
《安公房問法》
流年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分類:
作者簡介(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安公房問法》張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公房問法》是唐代張繼的作品。這首詩將人生與命運的無常孤立出來,探討了生活的無常和人生的意義。
詩中描繪了時間的流逝,流年一日又一日,世事何時才能了結。這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的無奈和對于無常的思考。詩人難以預測或掌控流年的變遷,也無法確定何時一切事物會得到結束或解決。
詩人通過向東林(佛教寺廟的名稱)請教禪伯(禪宗高僧)來尋求答案。這體現了詩人對于宗教信仰和智慧的追求。詩人希望通過禪宗的教誨來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對于生活意義的理解。
最后一句“遣將心地學琉璃”,傳遞了詩人對于心靈的凈化和提升的追求。琉璃是一種寶石,象征著純凈和智慧。詩人希望通過學習心靈的純凈和智慧來克服生活的無常和困難。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面對流年的變遷和生活的無常而感到茫然和困惑。作者通過尋求宗教和智慧的引導來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對于人生意義的理解。這首詩詞道出了人類對于時間和生活的思考,表達了人們對于未知和無常的迷茫和追憶。
“試向東林問禪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gōng fáng wèn fǎ
安公房問法
liú nián yī rì fù yī rì, shì shì hé shí shì le shí.
流年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shì xiàng dōng lín wèn chán bó, qiǎn jiàng xīn dì xué liú lí.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試向東林問禪伯”平仄韻腳
拼音:shì xiàng dōng lín wèn chán b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試向東林問禪伯”的相關詩句
“試向東林問禪伯”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試向東林問禪伯”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試向東林問禪伯”出自張繼的 《安公房問法》,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