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風色似今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來風色似今朝”全詩
秋懷元酒更無聊。
夕陽人影臥平橋。
菊就雨前都爛熳,柳叢霜罷便蕭條。
夜來風色似今朝。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浣溪沙》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寒氣尖銳,酒容易消散。
秋天的思緒更加無聊。
夕陽下,人的影子躺在平橋上。
菊花在雨前已經凋謝,柳樹叢中霜已經消退,景色變得蕭條。
夜晚的風景與今天的白天相似。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作者通過描寫秋天的寒氣和酒的消散,表達了秋天的季節特點和人們對于酒的無趣感受。夕陽下,人的影子躺在平橋上,展現了秋天的寧靜和人們的休憩時刻。菊花凋謝、柳樹叢中的霜消退,揭示了秋天的變化和景色的凋零。最后,作者通過比較夜晚的風景與白天的相似,強調了時間的流轉和景色的連續性。
賞析:
《浣溪沙》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秋天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得詩詞更具有意境和藝術感。作者通過描繪秋天的寒氣、酒的消散和景色的變化,傳達了對于時光流轉和生命變化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秋天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秋天的獨特感受和對于生命的思考。
“夜來風色似今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qiū qì jiān hán jiǔ yì xiāo.
秋氣尖寒酒易消。
qiū huái yuán jiǔ gèng wú liáo.
秋懷元酒更無聊。
xī yáng rén yǐng wò píng qiáo.
夕陽人影臥平橋。
jú jiù yǔ qián dōu làn màn, liǔ cóng shuāng bà biàn xiāo tiáo.
菊就雨前都爛熳,柳叢霜罷便蕭條。
yè lái fēng sè shì jīn zhāo.
夜來風色似今朝。
“夜來風色似今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