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意酬春還草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著意酬春還草草”全詩
白發劉郎,誤入紅云島。
著意酬春還草草。
東風一夜花如掃。
過眼風花人自惱。
已□尋芳,更約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
分類: 蝶戀花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蝶戀花》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蝶戀花·春到桃源人不到》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來到了桃源,但人卻不在這里。
白發的劉郎,誤入了紅云島。
匆忙地回應春天的邀請。
東風一夜間吹落了花朵。
風花匆匆地經過眼前,人自感到懊惱。
已經錯過了尋找芳香的時機,只能約定明年早些時候。
天空若有情,天空也會老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桃源,但卻沒有人在那里欣賞。詩人以劉郎的形象,表達了人們錯過了春天的美好時光,只能匆忙地回應春天的邀請。東風一夜間吹落了花朵,風花匆匆經過眼前,人們感到懊惱。詩人通過描繪桃源的美景和人們的遺憾,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和人們的遺憾。詩人通過對桃源的描繪,展示了春天的繁花和美麗景色,但卻沒有人在那里欣賞。詩中的劉郎象征著人們,他們錯過了尋找芳香的時機,只能感到懊惱。東風一夜間吹落了花朵,風花匆匆經過眼前,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最后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著意酬春還草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é liàn huā
蝶戀花
chūn dào táo yuán rén bú dào.
春到桃源人不到。
bái fà liú láng, wù rù hóng yún dǎo.
白發劉郎,誤入紅云島。
zhe yì chóu chūn hái cǎo cǎo.
著意酬春還草草。
dōng fēng yī yè huā rú sǎo.
東風一夜花如掃。
guò yǎn fēng huā rén zì nǎo.
過眼風花人自惱。
yǐ xún fāng, gèng yuē míng nián zǎo.
已□尋芳,更約明年早。
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天若有情天亦老。
“著意酬春還草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