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要此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滄海橫流要此身”全詩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虱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是元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里荊襄入戰塵,
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
蟣虱空悲地上臣。
這首詩詞以壯麗的景色和深刻的思考描繪了元代時期的社會現實。詩人通過描繪車駕東狩的場景,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時局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萬里荊襄入戰塵的景象,暗示了國家的邊境戰事和動蕩不安的局勢。汴州門外即荊榛,意味著即使在國都附近,也充滿了荊棘和困難。
接下來,詩人運用比喻,將蛟龍和蟣虱作為形容詞,表達了對朝廷官員的不滿和失望。蛟龍豈是池中物,意味著朝廷官員不應該局限于小圈子,應該有遠大的抱負和胸懷。而蟣虱空悲地上臣,則暗示了朝廷官員的卑微和無能。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喬木他年懷故國,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念之情。野煙何處望行人,意味著詩人在遠方期待著故鄉的人們的歸來。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和運用比喻,表達了對國家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思考。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待交織在一起,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
“滄海橫流要此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chén shí èr yuè chē jià dōng shòu hòu jí shì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
wàn lǐ jīng xiāng rù zhàn chén, biàn zhōu mén wài jí jīng zhēn.
萬里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jiāo lóng qǐ shì chí zhōng wù, jǐ shī kōng bēi dì shàng chén.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虱空悲地上臣。
qiáo mù tā nián huái gù guó, yě yān hé chǔ wàng xíng rén?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qiū fēng bù yòng chuī huá fà, cāng hǎi héng liú yào cǐ shēn!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滄海橫流要此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