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閑遠風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中閑遠風流”全詩
一枝秋。
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
人欲去。
花無語。
更遲留。
記得玉人遺下玉搔頭。
分類:
作者簡介(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古鳥夜啼 玉簪》元好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鳥夜啼 玉簪》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中閑遠風流。
一枝秋。
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
人欲去。
花無語。
更遲留。
記得玉人遺下玉搔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的夜晚,一只古老的鳥在夜里啼叫。詩人通過描繪花朵、人物和玉簪等元素,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
賞析: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花中的風景,表達了一種寧靜而遠離塵囂的感覺。接著,詩人以一枝秋花為象征,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憂愁。他感嘆自己的清瘦無法抵擋內心的憂愁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的不舍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花無語、人欲去的方式,表達了離別時的無言和別離的痛苦。他希望能夠再多停留一會兒,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最后,詩人提到了玉人遺下的玉搔頭,這是對過去美好回憶的一種象征,也是對離別的思念之情的表達。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讀者產生共鳴,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的痛苦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這首詩詞展示了元好問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情世故的敏感洞察力。
“花中閑遠風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niǎo yè tí yù zān
古鳥夜啼 玉簪
huā zhōng xián yuǎn fēng liú.
花中閑遠風流。
yī zhī qiū.
一枝秋。
zhǐ wǎng shí fēn qīng shòu bù jīn chóu.
只枉十分清瘦不禁愁。
rén yù qù.
人欲去。
huā wú yǔ.
花無語。
gèng chí liú.
更遲留。
jì de yù rén yí xià yù sāo tóu.
記得玉人遺下玉搔頭。
“花中閑遠風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