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為橋小結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樹為橋小結廬”全詩
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孤山隱居書壁》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孤山隱居書壁》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水未深猿鳥少,
此生猶擬別移居。
直過天竺溪流上,
獨樹為橋小結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林逋的隱居之志和對自然山水的向往。詩中表達了他對于遠離塵囂、尋求寧靜生活的渴望。
賞析:
首句“山水未深猿鳥少”,通過描繪山水景色的深淺和猿鳥的稀少,表達了詩人對于僻靜之地的向往。第二句“此生猶擬別移居”,表明詩人對于離開現有居所,尋找更為隱秘、寧靜之地的決心。第三句“直過天竺溪流上”,描述了詩人直接穿過天竺溪流,意味著他要超越現實的障礙,尋找更為理想的居住地。最后一句“獨樹為橋小結廬”,表達了詩人在理想的居住地上,以一棵孤樹作為橋梁,建造了一個小小的茅屋,寓意著他希望在這個隱居之地過上簡樸而自由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林逋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他對于自由、寧靜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渴望,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
“獨樹為橋小結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hān yǐn jū shū bì
孤山隱居書壁
shān shuǐ wèi shēn yuán niǎo shǎo, cǐ shēng yóu nǐ bié yí jū.
山水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
zhí guò tiān zhú xī liú shàng, dú shù wèi qiáo xiǎo jié lú.
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獨樹為橋小結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