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愁腸未負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有愁腸未負渠”全詩
任應雨杏情無別,最與煙篁分不疏。
比并合饒皮博士,形相偏屬薛尚書。
薄紅深茜尖尖葉,亦有愁腸未負渠。
分類: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桃花》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桃花》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林逋。這首詩描繪了桃花的美麗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柳墜梅飄半月初,
桃花飄落,梅花隨風飄舞,初春時節。
小園孤榭更庭除。
小庭院里只有孤零零的亭子,清靜無人。
任應雨杏情無別,
無論是雨水還是杏花,它們的情感都是相同的。
最與煙篁分不疏。
它們與煙霧和竹林相互交融,沒有絲毫隔閡。
比并合饒皮博士,
比喻桃花和梅花相互競艷,像是在爭奪皮博士的美名。
形相偏屬薛尚書。
形態和外貌更像是薛尚書的花朵。
薄紅深茜尖尖葉,
花朵呈現出淡紅色和深紅色,葉子尖尖而有茜色。
亦有愁腸未負渠。
也有一種愁腸未盡的情感,沒有辜負作者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桃花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桃花和梅花在初春時節中相互競艷,它們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展現出自然的美麗。詩中還透露出一種愁腸未盡的情感,可能是作者對某種遺憾或思念的表達。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內心情感的抒發。
“亦有愁腸未負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huā
桃花
liǔ zhuì méi piāo bàn yuè chū, xiǎo yuán gū xiè gèng tíng chú.
柳墜梅飄半月初,小園孤榭更庭除。
rèn yīng yǔ xìng qíng wú bié, zuì yǔ yān huáng fēn bù shū.
任應雨杏情無別,最與煙篁分不疏。
bǐ bìng hé ráo pí bó shì, xíng xiāng piān shǔ xuē shàng shū.
比并合饒皮博士,形相偏屬薛尚書。
báo hóng shēn qiàn jiān jiān yè, yì yǒu chóu cháng wèi fù qú.
薄紅深茜尖尖葉,亦有愁腸未負渠。
“亦有愁腸未負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