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鋤數點誰驚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舂鋤數點誰驚起”全詩
林藏野路秋偏靜,水映漁家晚自寒。
拂拂煙云初淡蕩,蕭蕭蘆葦半衰殘。
舂鋤數點誰驚起,書破晴云粉字乾。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說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后,曾漫游江淮間,后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寫望》林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寫望》是宋代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竺橫分景色寬,
孤山背后泊船看。
林藏野路秋偏靜,
水映漁家晚自寒。
拂拂煙云初淡蕩,
蕭蕭蘆葦半衰殘。
舂鋤數點誰驚起,
書破晴云粉字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西湖孤山寺后的船中所看到的景色。天竺山橫亙在湖面上,將景色分割得寬廣。孤山背后停泊著船只,作者站在船中遠眺。秋天的野路在林中隱蔽,顯得異常寧靜。湖水倒映著漁家的房屋,夜晚的氣溫逐漸變冷。微風吹拂著煙云,使其逐漸淡散。蘆葦發出蕭瑟的聲音,已經有一半凋零殘敗。有人在舂鋤,發出幾聲響動,引起了誰的驚起。書頁破裂,晴朗的云彩下的字跡變得模糊。
賞析:
這首詩以西湖孤山寺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色和氣氛,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首先,作者以天竺山橫亙在湖面上的景象開篇,展示了寬廣的景色。接著,通過描述孤山背后停泊的船只,以及林中的野路,營造出一種寧靜的秋天氛圍。湖水倒映著漁家的房屋,暗示了夜晚的寒冷。煙云被微風吹散,蘆葦逐漸凋零,這些描寫增加了詩詞的凄涼感。
詩的最后兩句,舂鋤的聲音和書頁的破裂,給人以突然的感覺。舂鋤聲引起了誰的驚起,書頁破裂的字跡變得模糊,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藝術表達,展示了林逋的才華和對自然景色的敏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舂鋤數點誰驚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ú gū shān sì hòu zhōu zhōng xiě wàng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寫望
tiān zhú héng fēn jǐng sè kuān, gū shān bèi hòu pō chuán kàn.
天竺橫分景色寬,孤山背后泊船看。
lín cáng yě lù qiū piān jìng, shuǐ yìng yú jiā wǎn zì hán.
林藏野路秋偏靜,水映漁家晚自寒。
fú fú yān yún chū dàn dàng, xiāo xiāo lú wěi bàn shuāi cán.
拂拂煙云初淡蕩,蕭蕭蘆葦半衰殘。
chōng chú shǔ diǎn shuí jīng qǐ, shū pò qíng yún fěn zì gān.
舂鋤數點誰驚起,書破晴云粉字乾。
“舂鋤數點誰驚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